PRODUCT CLASSIFICATION
产品分类据预计,2014年仪器仪表产业的产销增幅仍将在15%左右,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的增速。今年,随着国家诸多政策的出台,以及工业发展的格局变动等,都为仪表行业带来改革的热潮。
智能电网
目前我国仪表企业销售额和企业规模都存在两级分化现象,大型企业年销售额zui高达上亿元,而小型企业销售额zui低仅几万元,实力差距悬殊。仪表生产企业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大型企业资金雄厚、设备先进、*逐年提高,产品质量较为稳定;小型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设备落后、成本较大, 企业很难获得长远发展,产品质量相对较差。仪表企业正面临不断整合、兼并、淘汰的阶段,小型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大型企业也面临着资金紧缺、人员流动、原材料涨价等实际情况。
部分大型企业正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对生产过程采用更为先进的流水线实现自动化。这些技术的进步逐渐将行业从以前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技术密集型。而仪表行业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铜、钢、铁、铝等金属原材料,小型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零部件的尺寸被一再缩减,质量难以过关,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这造成原材料的巨大浪费,形成产业的恶性循环。
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控系统变得越来越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也是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融合的一个过程。工控系统与其他信息化系统结合越来越紧密,大量采用通用的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系统、通讯协议和标准等信息技术,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安全隐患。
目前国内的工控产品,特别是工控系统方面实力还很弱,确实无法*替代国外产品。国产工业控制软件的精密采集、时钟、智能算法、故障定位、中断 调度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国外公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如智能传感和检测装备作为信息化的基础数据采集和控制装备,在特殊测量、在线检测、软件过滤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了所采集的现场数据不准确,影响了生产过程的控制精度。
标准化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秩序和社会效益。从小小的电表,到一个企业,乃至某一个行业,标准化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推动标准化,仪表行业也不例外,一直致力于争取在标准上的话语权。不过仪表行业的技术能力虽然很强,但主导制定标准的能力还受到对标准化原理系统性理解和方法掌握缺失的限制,目前我国懂技术、懂产品、又懂标准的“三懂"人才极少。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5年酝酿筹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于2014年8月12日宣布正式成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将加快我国仪表行业标准化进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表示,掌握了标准意味着掌握了话语权,标准问题对仪器仪表行业、企业和市场有着强烈的冲击,因此,仪器仪表 行业对标准化工作有很强烈的呼吁。
产业集群
2013年仪器仪表业发展形势的稳定向好,似乎让人看到了更加清晰的未来前景道路。不少地区开始重视仪器仪表的发展,如兴建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而一些近几年仪器仪表产业集群领头企业,在变幻无常的市场下,似乎失去了曾经的霸主之位。如曾经在仪器仪表领域创下多个全国*的丹东,“只见入驻不见产出"已成为这个百亿基地的zui大诟病,盲目的招商引资,扩大范围,再招商,已成为其亟需改变的发展模式。
全国三大仪器仪表生产基地之一,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的仪器仪表产业*一个“全国创建示范区",重庆北部新区,对外招商引资逐渐以“世界500强"为名头,就像个贵族,分割开与中小企业的,丧失了其助力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初衷。
除却重庆、丹东仪表基地老大,一些*拿出了亮人的成绩,使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呈现百家争鸣之象。比如吴忠仪表等领携的吴忠市,由天信仪表等领携的温州苍南,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当下,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展现出的百家争鸣之势,或许可以给本产业带出良好的*效益。俗话说,博众家之长,补一已之短。
大数据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颠覆性变革。各国相继调整信息安全战略,将大数据置于重要地位,以夺取“信息优势"和“话语权"。
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组织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这些数据包罗万象,不光包括人们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的工业设备、汽车、电表上有着无数的数码传感器,随时测量和传递着有关位置、运动、震动、温度、湿度乃至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信息。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